小品·天边外(Beyond the Horizon)
《天边外》(Beyond the Horizon)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创作的戏剧作品,曾获得1920年普利策文学奖。作品描写了安朱、罗伯特和露丝三个青年人的梦想追求以及梦想最终破灭的悲剧故事。
弟弟罗伯特和哥哥安朱都喜欢上邻居姑娘露丝。罗伯特从小向往到海外去干一番事业,但当得知露丝对他的爱意之后,放弃了出海的机会选择与露丝结婚留在乡村务农。而安朱则代替弟弟出海远航。罗伯特的农场经营得一塌糊涂,心力憔悴的罗伯特最后患肺结核死去。
奥尼尔笔下的罗伯特内心充满浪漫思想,从小体弱多病的他,大学辍学后回到农庄后仍整天读书吟诗。满怀憧憬,一心想从农庄狭小的天地中走出去,到大海上去遨游,但他的梦想从一开始就是模糊的,不现实的。
与罗伯特同样喜欢露丝的安朱,具有农家孩子的聪明能干粗壮,他没有罗伯特的文采,比起罗伯特的浪漫思想,他更愿意接近当下现实,他对弟弟罗伯特的非常好,得知罗伯特要出海远航追寻自己的理想,虽然很难过,但还是支持他,希望他找到追求的东西,并试图说服家人给他实现梦想的机会,认为不让他走是不公平的。而自己则准备在农场大干一场,因为他坚信自家的农场是一流的农场,各种设备齐全。父亲梅约也看好安朱:“阿安从骨子里是梅家的人,他是个天生的庄稼汉。”生在这个农庄上,死也死在这个农庄上。众人眼里的安朱是种田的材料,而安朱自己也一直下死劲拼命干活。因为罗伯特得到了露丝,安朱盲目地做出了离开农庄的决定,也是逃离现实的决定,他还没弄清楚自己到底能干什么,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五年之后,他变得更敏捷机警,甚至狡黠,他成了投机商人,最后一败涂地。奥尼尔将安朱在紧急的事情面前的盲目、紧张和慌乱以及缺少自信与勇气的人物神情刻画的淋漓尽致。
露丝 作为文中两兄弟共同倾心的人,但她唯独看上了即将到海上寻找“天边之美”的罗伯特,在相互的接触中,大胆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在刻画露丝这一人物形象时,作者似乎有意将其刻画成一个不想成为一个让人选择的的人,喜欢主动去选择属于自己的爱情,这也是符合中心主题的设定。现实生活中的露丝,在照顾体弱多病的同时还不断进行着繁重的农田劳作,她一度将自己未来的爱人想做是一个地道的“庄稼汉”,这是她最初的对爱情的幻想。但罗伯特独有的浪漫精神深深吸引了她,于是心中已经积蓄很久的浪漫开始弥漫开来,也催生了露丝心底的爱情之花,曾经幻想做一个庄稼汉妻子的念头在此时已经完全被罗伯特取代。
《天边外》的创作灵感源于奥尼尔一段真实的生活经历。奥尼尔早年在海上漂泊时与一位挪威海员成了好朋友,这个人经常抱怨他一生中深重的苦难和错误。该海员觉得他一生最大的悲哀和错误,是从小离开世袭农庄到海上来,他咒骂大海和海上生活,怀念家乡,悔不当初。奥尼尔意识到,挪威海员的后悔,只不过是他的一种自我安慰而已,怀念农场使他的心情好受一些。奥尼尔以挪威海员为原型,塑造了罗伯特这个天生的漂泊者,为了爱情违背本性而留在农场,同时又塑造了热爱农场而最终却当了海员的安朱。
在《天边外》这部剧中,尤金·奥尼尔为我们描述了三个青年人悲剧的一生,通过三个人的人生最求,及三人之间产生的感情纠葛为我们展示了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戏剧开头的场景布置就是一条乡下大路,这条大路就像一条淡灰色的缎带,在矮矮的,起伏的小山之间,蜿蜓曲折的通向天边,与刷名相得益衫,象征着不走寻常路的人们对天边外未知世界的探求。然而梦想是美好的,而现实是残酷的。
爱幻想并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罗伯特原本想随叔叔去远航,追逐自己的梦想,寻找天边外的美丽,但临行前他向自己爱慕已久的露丝表白了自己的爱意,原本以为会遭到露丝的拒绝,却没想露丝被其身上的浪漫气息所吸引,承认对其的爱慕之情,并请求其留下来,被兴奋冲昏了头脑的罗伯特把自己天边外的梦想抛之脑后,决定留下来与露丝长相厮守。而爱幻想的罗伯特并不适合经营农场,但为了家庭,为了其深爱的女儿,罗伯特还是一再苦苦地坚持,最终却落得家破人亡,一命呜呼。罗伯特的哥哥安朱本来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身上具有农民的所有特质,但就因为失去了爱情,伤心失望,便负气离开了他热爱的土地,踏上了本来该属于他弟弟的海上之旅,本该不属于他的环境使他开阔了眼界,忘记了失恋的痛苦,但却泯灭了他作为一个农民的本性,使他成为一个精明世故的投机商人,使其迷失了自我。露丝是一个单纯热情的邻家女孩,本来大家一致认为她和安朱是天生的一对,但单纯的她却被罗伯特诗人的气质、浪漫的语言所吸引,所以在罗伯特临行前向她表露心迹的时候,她接受了罗伯特的爱意,她本来憧憬的未来是浪漫的、诗情画意的,但刚结婚不久她就发现了自己选择的错误,久病缠身的罗伯特根本承担不了家庭的重任,家庭的光景每况愈下,她最终被生活折磨成一个衣服邋遢、冷漠的妇人。
《天边外》描写人的梦想追求以及梦想最终破灭的悲剧,揭示出人生梦想和客观现实的矛盾。罗伯特是个第一流的做“白日梦的人”,幻想家的化身。在该戏剧的开场,他指着地平线说:“假如‘我’说,召唤‘我’的,是美、是遥远和神秘的天边的美,是‘我’在书本中读到过的东方那种迷人的神奇和魅力,是浩瀚宇宙自由翱翔的需求,是漫游天地的极乐之情,是探究隐现在天边外的神妙之谜呢。”“天边外”这一幻想的遥远、梦幻、虚无飘渺本身反映了罗伯特追求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幻想特征,预示了它的破灭的悲剧必然性。罗伯特用丰富的想象力勾画他生活的蓝图,却没有付诸努力去把它变成现实,爱情的力量使他放弃了到天边外的梦想和宿愿。“‘我’想爱一定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力量,它在天边外向‘我’召唤——它在天边之外永存;而‘我’还没有找到它,它却找到‘我’了。”他天真地以为自己得到了另一个更大更美的梦,他为爱情而留下来,用爱情的梦幻代替了冒险的梦幻。在他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他经历了爱情、家庭、事业的幻灭,而最大的幻灭则是“天边外”幻想的无法实现。 [1]
“自从罗伯特管家以后,事情就一天不如一天”,罗伯特“没法从别的地方弄钱”。五年以后,家园已经破落不堪,“屋里的整个气氛,跟多年以前的完全不同,是一种习以为常的贫穷,已经穷到不能自觉的程度了”。女儿夭折,父母双亡,夫妻不和,自己身患绝症病入膏肓。罗伯特也完全没有往日的浪漫气息,“他的头发长而蓬乱,脸和身子都消瘦了。颧骨上有几块鲜艳的红斑,他的眼睛因为热病正在发烧。他身穿灯芯绒裤子,法兰绒衬衫,赤着脚”,整个家庭笼罩着惨淡的阴云。最后病入膏肓的罗伯特从病床上挣扎起来,偷偷地来到山上,眺望远方梦想已久的天边外,在渺茫的希望中死去。死亡与生命在各种层面上共生共存。《天边外》中的死亡,没有悲壮、没有恐惧,有的是不同寻常的象征意义以及对生存的反思。罗伯特的悲剧,是违反人类天性造成的恶果:他本是属于大海的儿子,只是为了爱情没有投身到大海的怀抱中去,所以命运对他做出了严酷的惩罚,即使他没有出海,但出海的梦想也缠绕了他一生,也毁了他一生。
《天边外》在很大程度上受了叔本华和尼采的影响。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在19世纪末对欧洲各国思想界曾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他的“唯意志论”助长了19世纪末的悲观思潮,这一思想也引起了奥尼尔的共鸣。叔本华强调世界的非理性和盲目性,他认为世界是由盲目的,荒唐的意志统治着,人们无法了解世界,无法预测未来,人在自然和社会中是无能为力的。而尼采思想中有一种激烈的、革命的内核,他以反对资产阶级传统道德的面貌出现,鼓吹人的意志的重要性,这对于不满现存秩序的人们就有了吸引力。尼采反对一切传统道德,否定在人类文明中统治了几千年的“真善美”的价值。在尼采的影响下,奥尼尔也用这一观点解释他对人生的看法。此外,尤金·奥尼尔早年曾多次出海,这段经历使他有机会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让他看到了人间的不平,饱尝了世态的炎凉,使他对底层人民的生活无着,悲观绝望,对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人的命运的不可知等有深切的感受。
尤金·奥尼尔是表现主义文学代表作家、美国民族戏剧的奠基人,在本书中,他通过对三个年轻人对于梦想与显示的对抗,深刻揭示了在幻灭中死亡,是违反人类天性造成的恶果具有深刻与现实意义的主题思想,同他以往作品一样,极具现实意义!
藉由安朱和罗伯特这两兄弟不同的人生经历,《天边外》展现出理想主义者与现实生活之间的龃龉,以及实用主义者在逐利道路中与自我的背离。